查看原文
其他

追思丨今天是你的生日,给彭小莲的一封信

庄稼婴 新三届 2021-12-28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庄稼婴,生于上海,曾在黑龙江插队,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外贸学院。1982年移居美国,获加州大学博士,现为大学教授,迄今在中美高校教学、管理四十五年。


原题
给彭小莲的一封信




作者:庄稼婴

彭小莲(1953年6月27日~2019年6月19日),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第五代知名导演


小莲:
今天是你的生日,一晃你走了两年了。我曾想,要说的,我们都说了,可是去年,我还是忍不住写了一篇文章,诉说对你的思念。本来,我觉得不能这样没完没了的,我俩曾经互相吹捧是充满理性的人。生和死,起点和终点,交汇在同一个地方,你来过了,离开了,世界还在那里。

可是,你不是一般的人,你走了,却在这个世界留下了痕迹,不光在我的记忆里,也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想告诉你的是,你的文字,你的电影,会继续流传下去。

若你有知,我想你心里是高兴的,虽然会摆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我们曾经谈论精神的重要,精神遗产,比起人的寿命,会更长久。这两年来,不同的网站和公众号,经常发表你的旧文,要是你活着,可能会说他们侵犯了你的版权,但你走了,所以对不起,你的文字不属于你了,而属于那些喜欢你文字的人了。
彭小莲(右1)全家福
 
前几天,我在旧金山,我家的小女孩,就是你在《喧嚣的角落》里写了她的拉毛玩具白猩猩的那位,搬进了你住过的房间,告诉我地板上有一些刮痕,那里曾经放过一张书桌。我说,那是小莲留下的。

2017年初,我把你一人扔在旧金山的公寓里,你每天坐在书桌前写个不停,是在写《记忆的颜色》吧。你是怎么了?坐在椅子上挪来挪去?沉重的椅子在地板上拉出了深深的刻痕。应该找你算账的,可是忘了。你离开我家的时候,没特意去旧金山送你,那是你最后一次来美国,而且是做了决定,再也不来了。或许你是特意给我留下一些痕迹吧?

你走了之后,过了几个星期,才又去旧金山。打开公寓的门,门边的橱子上,是你留下的房门钥匙,还有旧金山的公交卡,小纸条上写着,卡上还有十几块钱。那张卡,你走了之后,没人用过,十几块钱还在上面。你不知道,去年这一年,我们都窝在家里,不出门了。

大姐姐*和我聊起你,大姐姐说,你像是有预感,前年匆匆地走了。去年,疫情来了,我们都无法回国,医院也封起来了,看病难上加难。

彭小莲在电影《美丽上海》片场


你知道吗?我倒是觉得,不看也好。你刚得知癌症复发的时候,曾经说:“很多人,听到是癌症,就吓坏了。到转移的时候,就基本躺倒。奶奶的,老子就是试试,我可以如何站着生病。站不住,我就去死。想想自己活到今天,已经很赚了,没有什么惋惜的。我是从来就没有成为过愚民的,清清楚楚活一生,清清楚楚去死。”

有时候,我特别想听你大骂奶奶的、TMD之类的粗话。带劲。

你原打算,不做化疗,不做手术,不用生命的质量换时间,治疗能把人累死,最多也就多拖个一年半载,不值。可是肿瘤医院的医生坚持让你做,因为你敬重他们,最后妥协了,“他们没有放弃我,我也不能放弃。”结果,那些“杀人一样”的治疗,让你吃尽了苦头。

我没什么医学知识,看到化疗害苦了你,有效也罢了,却是白白吃了不少苦。你不必听我的,那是莫名其妙的一股怨气,我得发泄一下。

我在旧金山,沿着我们一起走过的街,去山下的小超市买菜,不由得想起来,跟你一起去买大螃蟹。你嘻嘻哈哈,说起在洛杉矶,去名人家吃饭的经历,笑得我直不起腰来。听你说话,非常有劲,那么生动,那么有趣。


 拍摄《我坚强的小船》时,史蜀君(左3)、彭小莲(左4)和秦怡(左5)及摄制组成员合影

我独自走在温暖的阳光里,小莲,我一点都不悲伤(可是,我的眼眶湿了),你漂洋过海来旧金山,是给我的礼物。在公寓的附近,我继续捕捉你留下的身影。我去散步,就想到你也在这里散过步;走过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耳边回响着你的赞美之词。这个街区留给我的,是我们的笑声和由衷的愉悦。

为了小女孩要搬来住,我把书架挪到了客厅里,放在壁炉的旁边。书架上,有你送的钱满素的著作和钟叔河先生编的《周作人散文全集》。那本《在经验和超验之间》,是你送我的最后一本书。不好意思,你催促我看,我却一直定不下心来。你再三说:太好看了,你一定要看。你走了一年多了,我终于抽出了那本书,新书的外面,塑料纸还没有破封,那一刻,我有很深的罪恶感。为了赎罪,赶紧拆开,一看就放不下来了。我仿佛又看到你带着笑意的半月形的大眼睛,我说好看的,会不好看吗?

哦,忘了告诉你,你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那本书《编辑钟叔河:纸上的纪录片》获得了香港出版双年奖“文学及小说”类最佳出版奖。我的邮箱里,存着你这本书的初稿,你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创作的高峰期,每隔一两个星期就发过来一章,请我提意见。虽然我夸过你的文字炉火纯青,但是老同学之间,夸多了肉麻。其实,我跟你说过几次,我们小学班上的同学都特别骄傲,有些人不跟你交往是不愿意被误解为巴结名人。你静静地听着,唉,做名人,是很辛苦的。


你写的不少文章,完稿了,都让我先睹为快,可是,我难得夸你。后来,你病了,继续在写,我的赞美之词突然暴涨,因为我意识到,夸你的机会不多了。你知道我是故意的,却喜欢听。我提醒你,小时候,算术老师夸了你之后,会补充一句:彭小莲,不要翘尾巴。你从小就不懂得怎么伪装,喜形于色。

在你疯狂写作的那段时候,你告诉我,写作是你的救赎,写作让你的生命有了意义。“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才会让人意识到‘意义’,你要给这个有限赋予上意义,才算没有白活。任何意义都可以,只要对个体而言是有意义的就行!否则,活着毫无必要。一摊行尸走肉,我才不要!”

你几次劝我重新拿起笔来,我则一推再推,真的,那会儿,我没有一点诉说的欲望,十几年不写,笔头锈迹斑斑。你还问我为什么不退休,退休了,有大把的时间专心阅读写作。是啊,我早就可以退休了,但是害怕啊,不退休就有不写的借口,退了,不写,有罪恶感,还要讨你骂。

彭小莲电影《请你记住我》海报


你的苦口婆心,想起来,心里暖暖的,却也夹杂着一丝遗憾。你说:到我们老了,八九十岁,走不动了,不可能去周游世界,那时候成天在家岂不要闷死?写作会让我们在垂暮之年,变得有事做,我们的精神世界会一直丰富下去。可我,就是打不起精神来,白白辜负了你的鼓励。

去年六月,在你去世一周年之际,想到了自己的承诺,要为你写几个字,这才逼自己坐到了书桌前。拿起笔来,千言万语,不知从哪儿开始。四岁在幼儿园认识了你,之后一路走来。我们不在一个行业,没资格,也没水平,去评论你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你,真难写啊。结果就像挤牙膏,这儿一段,那儿几句,写着写着,突然开窍了:写作,你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就从你为什么写作入手吧。

写完了,我去外面走了很久。那时候,疫情严重,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大地,可我却格外轻松,内心晴空万里,由于有你,我克服了写作的心理障碍。

上个星期,在你去世两周年的那一天,上海的福寿园为你举办了追思仪式,他们在福寿园的入口处,替你修了一座墓。可以想象,这会儿你会叫起来:搞什么啊?

彭小莲与母亲


别急别急,不是一座阴森森的墓,更像是一个迷你的“小莲园地”,那里竖了三块碑,黑色大理石的,色彩高雅,小众艺术家的范儿,跟你的风格匹配。

一块碑石上是钟叔河先生写的碑文:

希腊天神界,吾崇雅典娜

生于父头脑,智慧首推她

手挥戈是笔,横扫鬼夜叉

姊妹缪斯九,八方飞彩霞

此中独一朵,洁白小莲花


一块上是你的生平。

还有一块刻了你的遗言:“因为有你们在,我带着一份满满的爱上路了,也许那里没有星星和月亮,但是身后有你们注视的目光,我知道死亡的道路也不是一路黑到底的!祝大家迎着每一天的阳光,享受生命的意义和快乐,健康地活着。”遗言的上面是你的头像,侧面照,不是你放在书封里的“作者像”。头像下面刻了洁白的莲花。
 

彭小莲之墓


你说过,给我写信就是长信,因为有许多要说。

给你写信,我常啰啰嗦嗦,想到哪写到哪。我俩曾经是对方的垃圾桶。你病重之时,我先生手术住院,无法马上回去看你,你特意来信嘱咐:“你保重啊,我是帮不了忙的,但是,到我这里扔点垃圾,发泄发泄,还是可以的。”

小莲,你大概不相信,今天我没有垃圾扔给你,心态好得令自己吃惊。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了那么一点儿遗憾,要是我早点听你的话,早点开始练笔,就能让你把我骂得体无完肤了。现在渴望的,正是一位像你这样,不讲情面,只看文字不看面子的朋友。唉,晚了一步。

然而,你的话我还记着:“每一天都是活着的最后一天,所以就努力好好活,看看书,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死和生都是一样的,因为要死,所以渴望意义,虽然最终还是死。认识清楚了,我俩就总是心平气和,蛮好蛮好的!”

这是一封无处可寄的信,我就寄给微信公号“新三届”吧。那里有你的同学朋友,还有关注你爱你的读者。《新三届》为你开了一个专列,前几天,又一次推送了你《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

小莲,希望你也蛮好蛮好的!
 
注:“大姐姐”是小莲的大姐彭旻。

彭小莲为胡风事件拍摄的纪录片《红日风暴》


彭小莲专列

我带着一份满满的爱上路了

彭小莲:我的父亲彭柏山

彭小莲:父亲出事以后,
那些黑暗的日子里
爸爸妈妈的岁月就这样结束了
彭小莲:导演史蜀君,告别的尊严
《武训传》, 迟到61年的平反
彭小莲:我走进了胡风分子圈

他高尚如炬,点燃一片光亮

彭小莲:书斋外的学者,
贾植芳先生是我们人生的坐标
庄稼婴:怀念彭小莲,活出自己
彭小莲: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
彭小莲:父亲出事以后,
那些黑暗的日子里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庄稼婴专题
庄稼婴:怀念彭小莲,活出自己
庄稼婴:曾经两小无猜,手拉手一起回家
上海瑞华公寓,红色年代的零碎记忆
庄稼婴:荒唐的中学时代让我厌恶
庄稼婴:父亲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
庄稼婴:父辈,上地下交通站的生死考验
庄稼婴:1942年日军刺刀下的上海
庄稼婴:你是怎么成为左派的?
庄稼婴:美国也有网民围攻与言论暴力
庄稼婴:您最想改变世界上的哪一件事
庄稼婴:三位职业女性的退休生活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